English

“面子工程”引发众怒

2000-06-08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新华社西安6月7日电 陕西省周至县耗资百万元修建的一套喷灌试验工程,由于“中看不中用”,建成两年多来始终闲置。满腹怨言的当地农民称之为“面子工程”、“观赏农业”。

近日记者沿108国道来到这套工程所在地--周至县二曲镇镇丰村。只见刚刚收割过的麦田和猕猴桃园中,一个个用水泥墩固定的喷水管整齐排列。由于许久未用,不少喷水管已被泥沙堵塞。一姓刘的村委会副主任告诉记者,今年大旱,这套耗资百万元的喷灌设施派不上用场,村里刚刚借了2000元钱把渠修好,农民浇地还得靠渠灌。

据介绍,这套喷灌工程是1997年修建的,投资近100万元,县里出10%,农民自筹30%,其余贷款。建成后进行了试喷,设施一开动,水花飞舞,引得好多人驻足观看,啧啧称赞。但试喷过后就偃旗息鼓,基本上再没开过。

这么好的设施为啥不用呢?正在猕猴桃园施肥的农民郑永智说,喷灌好是好,节水、省力,但不适合镇丰村的实际。镇丰村土地较少,过去浇地靠两口水井,想什么时候浇就什么时候浇。搞喷灌后,按设计,一组喷头一开,最少得浇一二十亩,而农户的地是一块块的,你种麦子,我栽猕猴桃,猕猴桃需要浇水的时候,小麦正在收割,你浇他不浇,时间没法统一。

“喷灌花费太高。”一位在村里看了20多年水井的老汉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:“过去用渠灌,浇一亩地也就六七块钱,如果用喷灌,按一度电七毛钱算,光电费恐怕就得二三十块。现在一斤粮食才卖几毛钱?花费这么大,农民谁用得起?”

据介绍,当初建喷灌工程时,村里算了一下成本,觉得不划算,就不太想搞,但县上有关部门整天开会协调,把喷灌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,不弄不行。工程建成后,除了好看,没啥用场,但县上又是宣传,又是表彰,农民对此意见很大。他们认为,工程建在县城边上的108国道旁边,主要是摆样子的,方便领导检查参观。

如今,花巨资修的设施不能用不说,还成了农业机械作业的障碍。固定喷水管的水泥墩高约半米,隐在麦海中,一不小心,收割机就撞了上去。正在割麦的韩磐石一提这事就来气:“这个东西建在这个地方是害多没利,用它浇地只能湿个皮皮,风一吹就干了。麦收时,这些水泥墩子竖在地里碍事,没办法还得找人站在水泥墩旁示警。真想把它砸了,又怕说咱破坏水利设施,可把咱难死了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